摘要: 【摘要】目的:观察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断中使用产前血型鉴定联合不规则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与整理本院产科同一时间段内收集的36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妇的孕次将其分成初次妊娠孕妇(参照组175例)和多次妊娠孕妇(研究组190例),两组孕妇均...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目的:观察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断中使用产前血型鉴定联合不规则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与整理本院产科同一时间段内收集的36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妇的孕次将其分成初次妊娠孕妇(参照组175例)和多次妊娠孕妇(研究组190例),两组孕妇均开展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两组O型孕妇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孕妇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O型孕妇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阳性率。结果:研究组孕妇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参照组孕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O型孕妇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阳性率高于参照组孕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产科产前诊断中应为多次妊娠孕妇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联合产前血型鉴定,以便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病并第一时间干预,改善新生儿预后。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断;产前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检测;应用价值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临床中较为多见的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最常见的为ABO溶血病[1]。所有妊娠中,大约有15%的概率会发生ABO血型不合的情况,但其中仅有4.00%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病;主要见于母亲O型血、胎儿A型或B型血,45.00%发生在第一胎[2]。Rh血型系统属于人体第二常见的血型系统,如果人体缺乏D抗原,则被称为Rh阴性血型;Rh溶血主要见于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的情况,或者母亲虽然为Rh阳性,但缺乏其他抗原时,而胎儿刚好含有该抗原,也会导致Rh血型不合反应,导致溶血的发生[3]。新生儿溶血多见的症状表现为黄疸、贫血、胎儿水肿,病情严重还可能会出现胆红素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患儿表现出轻度的神经系统和认知异常、听力受损等等。因此,产科临床中对于多次妊娠孕妇应重视开展新生儿溶血症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旨在更好的预防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减轻新生儿溶血症的严重程度[4]。基于此,本院产科针对收治的365例孕妇展开了产前血型鉴定联合不规则抗体检测,旨在探究产前血型鉴定联合不规则抗体检测用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症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根据孕妇的孕次将本院产科同一时间段内就诊的365例孕妇分成初次妊娠孕妇(参照组175例)和多次妊娠孕妇(研究组190例),参照组175例的年龄分布在20-39岁,均值(28.59±3.16)岁,孕周12-28周,平均(18.57±2.12)周,O型产妇55例;研究组190例的年龄分布在22-41岁,均值(28.62±3.20)岁,孕周13-28周,平均(18.59±2.10)周,O型产妇56例。统计学处理两组的资料(P>0.05),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小且可比性高。

纳入标准:①孕妇血型为O型或Rh阴性;配偶血型为A、B型或AB型[5];②单胎妊娠;③抗体效价异常;④所有孕妇均同意参与观察;⑤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②多胎妊娠孕妇;③拒绝检查;④转院观察。

1.2方法

两组孕妇均开展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两组O型孕妇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进行检测:(1)不规则抗体检测:抽取患者静脉血 3~5 ml,注入不含抗凝剂的试管,避免溶血。分离血清过程中以3000 rpm 离心 5~10 分钟,取上层血清用于检测,若暂时不检测,可于 2~8℃保存,或-20℃冻存。准备好抗人球蛋白试剂筛选细胞,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

生理盐水、血型鉴定试剂、试管、微量板、离心机、37℃孵育箱、显微镜、加样器、移液管、记号笔等。若患者血型未知,先通过正反定型确认ABO血型及RhD血型,避免因ABO血型不合误判抗体性质。取3支试管,分别标记为筛1、筛2、筛3(对应3组筛选细胞);每管加入患者血清2滴,再分别加入对应筛选细胞悬液1滴。试管置于37℃孵育箱中,孵育30~60 分钟;孵育后以1000~1500 rpm离心15~30秒,轻轻摇动试管,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若此时出现凝集或溶血,初步判断为阳性,需进一步确认;若阴性,继续下一步;抗人球蛋白试验每管加入生理盐水2~3 ml,洗涤红细胞3次;每管加入抗人球蛋白试剂1滴,1000~1500 rpm离心15~30秒,观察结果;同时设置阳性对照管和阴性对照管,确保试验有效性。若筛查结果为阳性,需使用抗体鉴定细胞板进一步确定抗体特异性。取鉴定细胞板各孔,加入患者血清2滴,再加入对应鉴定细胞悬液1滴。按筛查步骤进行 37℃孵育、洗涤、加抗人球蛋白试剂、离心,观察各孔反应格局。根据红细胞抗原表型与反应结果,分析抗体特异性。

(2)产前血型鉴定:抽取孕妇静脉血 2 ml,注入EDTA 抗凝管,轻柔颠倒混匀,防止溶血。ABO 血型定型试剂:抗- A、抗-B单克隆抗体;RhD 血型定型试剂:抗- D 单克隆抗体;反定型红细胞:已知A1型、B型红细胞悬液;生理盐水、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ABO 血型鉴定: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抗-A和抗-B;每管加入孕妇红细胞悬液1滴;抗- A管加入抗-A试剂1滴,抗-B管加入抗-B试剂1滴,充分混匀。1000~1500 rpm 离心 15~30 秒,轻轻摇动试管,观察有无凝集;若室温反应不明确,可置于37℃孵育10分钟后再次观察。RhD型鉴定:取1支试管,标记抗-D,加入孕妇红细胞悬液1滴,再加入抗- D试剂1 滴,混匀。1000~1500 rpm 离心15~30秒,轻轻摇动试管,观察凝集情况;备注:若使用IgG型抗-D试剂,需同时设置37℃孵育步骤或抗人球蛋白试验,避免漏检弱D抗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孕妇不规则抗体检测联合产前血型鉴定后的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O型孕妇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阳性率等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X2检验;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

研究组孕妇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参照组孕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表1:两组孕妇的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对比(n/%)

组别

例数(n)

 阳性

阴性

参照组

175

 0(0.00)

175(100.00)

研究组

190

22(11.58)

168(88.42)

X2

-

21.563

P值

-

0.000

2.2 两组O型孕妇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阳性率

研究组O型孕妇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阳性率高于参照组孕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两组的O型孕妇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阳性率比较(n/%)

组别

例数(n)

 阳性

阴性

参照组

55

 17(30.91)

38(69.09)

研究组

56

 47(83.93)

9(16.07)

X2

-

31.950

P值

-

0.000

3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6],随着国家三胎政策的开放和落实,越来越多的家庭将生育二胎和三胎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但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由于生育知识的匮乏、医疗资源覆盖不足、重视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新生儿溶血的问题,影响家庭幸福和优生优育的目的。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对于新生儿、母亲、家庭和社会来说影响较大,新生儿溶血病是母亲和新生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血清胆红素升高的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常见Rh血型系统和ABO血型系统的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一般是指新生儿的血液中和母体血液中的抗原不相容,母体血液中的免疫抗体通过胎盘进入新生儿体内,导致新生儿溶血,会导致体内的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引起黄疸[7]。新生儿溶血如果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胆红素水平过高,影响到脑细胞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新生儿的智力低下。溶血可能会导致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体内的红细胞大量堆积,无法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导致肝脾肿大。新生儿的精神状态也相对萎靡,活动减少,容易疲倦,吸吮能力也可能变弱,影响正常的喂养;长时间出现严重的贫血还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率加快、心脏扩大等问题,对新生儿整体的生长发育不利。持续升高且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的胆红素水平,极有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新生儿一旦发病,初期新生儿可能表现出嗜睡、反应低下等,之后会出现抽搐、角弓反张等严重神经症状,对新生儿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听力障碍、脑部发育受影响等较为严重的后果发生[8]。

所以,在产科临床中提倡为多次妊娠孕妇实施产前新生儿溶血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其中产前血型鉴定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技术,明确孕妇ABO血型,结合父亲血型,评估胎儿ABO血型不合风险。若孕妇为O型,可进一步检测血清中抗A/抗B抗体效价,指导临床是否需要干预。若孕妇在孕期若因贫血、出血等情况需输血,必须依据血型鉴定结果输注匹配血液,避免溶血反应的发生。但单纯使用这一种检测技术的特异性不高,难以起到预期的早期诊断和筛查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产科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的过程中提倡联合不规则抗体检测,不规则抗体检测在诊断新生儿溶血病中具有关键意义,这一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早期发现潜在溶血风险、精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产科临床中在孕妇孕期制定干预策略,减轻新生儿溶血的严重程度[9]。不规则抗体检测是产前评估新生儿溶血病风险的关键补充手段,其意义不仅在于诊断,更在于预防和及时、针对性的干预管理。通过早期发现非 ABO系统的血型抗体,临床可针对性制定监测与干预方案,最大程度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和出生后的正常生长发育,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10]。本研究结果显示,和参照组初次妊娠的孕妇相比,研究组多次妊娠的孕妇检测后的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更高,而在O型孕妇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阳性检测中,多次妊娠孕妇高于首次妊娠孕妇,说明在产前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症的过程中实施产前血型鉴定联合不规则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十分明显,能筛查和早期诊断出新生儿溶血的风险,方便在孕期采用个性化的治疗干预对策,保证新生儿的预后。

综上所述,产前血型鉴定联合不规则抗体检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中的有效性较高。

【参考文献】

[1]马玉,杨劲,孙仁俊.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验结果与孕妇免疫球蛋白G抗体效价的关联性分析[J].河北医学,2025,31(05):824-827.

[2]岳银萍,胡舒瑶,邓罗华,等.孕期血型鉴定与溶血三项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4,16(02):159-161.

[3]邱启东,陈维媚,阙庆和,等.抗D人免疫球蛋白使用对Rh阴性产妇抗D抗体产生及新生儿溶血病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28):92-94+97.

[4]骆园园,沈雨青,苏奶助,等.高效价抗-D抗体导致新生儿RhD抗原遮蔽的处理方法及输血策略[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3,15(03):333-336.

[5]王品.不规则抗体检测及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应用于多次妊娠史孕妇产前检查中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7):76-78.

[6]杨晓亚,阳绪华,高裕华,等.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积分检测预估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价值[J].临床输血与检验,2023,25(04):484-489.

[7]沈静,叶珍,王淑平,等.上海地区14770名孕妇在不同孕周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意义及安全策略探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21,20(01):71-76.

[8]曲执,郭美玲.产妇Rh血型系统抗体的检出特点分析其与新生儿溶血病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临床输血应对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1):85-87.

[9]邵长峰,韩乐乐,刘政,等.青岛地区孕产妇Rh系统血型抗原分布和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相关性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21,34(10):1109-1112.

[10]贾冰,乔世岩.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应用微柱凝胶检测新生儿溶血三项、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1,23(09):38-40.

项目来源:河北省邢台市重点研发计划自筹项目( 2023ZC132)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