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本文利用阳高县1981-2022年气象资料及2001以来杏树花期物候资料,选用气象统计与灾害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花期低温冻害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杏园温度与本站气温之间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法,根据本站气温资料建立杏园实际温度预测模型,为杏花期冻害监测预警服务提供借鉴参考。所采用的资料为阳高县1981-2022年气象站观测资料、2013-2022年区域自动站资料,2001-2022年杏树物候资料,杏树冻害调查资料,用统计法、相关分析法、spss软件、Excel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本研究充分利用加密区域站资料,分析了区域站最低气温与本站最低气温的关系,假设杏园气温接近区域站气温,将本站气温订正到区域站气温,初步建立了预报模型,解决了在缺少杏园监测资料的情况,单站预报对杏园气温预报误差较大的问题,对杏树花期冻害预报及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杏花期本站气温和杏园气温;关系建模;预报模型
1.引言
果树的低温伤害主要有:冷害、霜冻、抽条等。冷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高于0℃而低于其所处阶段最适温度的低温伤害现象。霜冻是指在生长季节, 由于温度降至0℃以下,水汽凝结成霜, 致使树体幼嫩部分结冰受冻的现象。霜冻有早霜冻和晚霜冻之分,若发生在早春,则为晚霜冻或春霜冻,若发生在晚秋,则为初霜冻或秋霜冻。初春或晚秋时节,树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或末期, 如遇到较为严重的霜冻,很容易使树体受到伤害。霜冻会对幼嫩器官或组织造成伤害,比如晚霜冻害,会造成花器脱落,嫩芽变褐干枯,幼果变小或畸形,甚至脱落[1-2]。霜冻后,最易发生抽条,由于地温偏低,果树根系的吸水力下降,随着地上部蒸腾的不断加强,叶片或嫩芽组织失水过多,长时间的生理干旱造成幼嫩组织失水枯死,导致果树抽生的新枝减少,影响了树冠的扩大和早期产量的形成。李效珍[3]通过对山西北部仁(肉)用杏花期冻害发生规律研究,得出了花期冻害日数、幼果期冻害日数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冻害指数也呈下降趋势。李红英[4]在苹果的一次冻害调查中发现,冻害造成的危害程度除了与最低气温有关外,还与冻后升温速度的快慢有关,冻后升温较快时,高温和阳光会加强植物细胞间隙中的水分蒸发,使植物枯萎而死亡;另外冻害还与土壤地形、坡向坡度等其它环境因素有关。
总之,国内外的学者对苹果花期冻害研究的较多,而对杏树花期冻害研究的较少,利用本站气温建模预测杏园温度的更少,本研究旨在探寻近年来杏花期冻害特征,发挥现代预报手段,对杏园冻害做出准确预测,为杏园防霜提供参考。
2 研究内容、资料来源和技术方法
2.1研究内容
利用阳高县1981-2022年气象资料及2001以来杏树花期物候资料,选用气象统计与灾害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花期低温冻害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杏园温度与本站气温之间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法,根据本站气温资料建立杏园实际温度预测模型,为杏花期冻害监测预警服务提供借鉴参考。
2.2资料及方法
所采用的资料为阳高县1981-2022年气象站观测资料、2013-2022年区域自动站资料,2001-2022年杏树物候资料,杏树冻害调查资料,用统计法、相关分析法、spss软件、Excel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3.1阳高县3月、4月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从1981-2022年阳高县3月、4月平均气温看(图1),历年3月、4月气温总的变化趋势呈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00℃/10a、0.977℃/10a,通过P=0.01和P=0.05的显著性检验。从3月气温的年代变化看,1981-2010年30a间有20a是负距平,而2011年以来,仅有2年是负距平,从2013年开始至今,10a为正距平。从4月气温的年代变化看,1981-2010年30a间有19a是负距平, 而2011年以来,仅有4年是负距平。
图1 1981-2022年3月、4月气温变化曲线图
从3月气温突变检验看(图2),1985a之后,3月气温呈波动式上升,2014a之后上升趋势十分显著,超过α=0.05的显著性水平,甚至超过α=0.001的显著性水平,且这种上升趋势至今未减。根据UF和UB的交点,确定大同3月气温2000年以来增暖是突变现象,具体是从2012年开始的。
从4月气温突变检验看(图3),1984a之后,4月气温呈波动式上升,2014a之后上升趋势十分显著,超过α=0.05的显著性水平,甚至超过α=0.001的显著性水平,且这种上升趋势至今未减。根据UF和UB的交点,确定大同4月气温2000年以来增暖是突变现象,具体是从2003年开始的。
图2 1981-2022年阳高县3月气温M-K统计量曲线
图3 1981-2022年阳高县4月气温M-K统计量曲线
3.2 阳高县3月、4月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特征
从3月、4月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看(图4),总的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854℃/10a、0.622℃/10a,均通过了P=0.01的显著性检验。从3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年代变化看,1981-2010年30a间有21a是负距平,而2011年以来,仅有2年是负距平,从2013年开始至今,10a为正距平。从4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年代变化看,1981-2010年30a间有22a是负距平, 而2011年以来,仅有3年是负距平。
图4 1981-2022年3月、4月平均最低气温变化曲线图
3.3 2001-2023年阳高县4-5月总的冻害特点
从2001-2023年4-5月阳高县各旬霜冻情况看,中位线逐渐上移,呈负偏态分布。4月上旬霜冻平均最低气温为-2.2℃,50%以下的霜冻最低气温介于-3.9-1.3℃,最小值为-7.2℃,最大值为-0.1℃;4月中旬霜冻平均最低气温为-2.2℃,50%以下的霜冻最低气温介于-3.3-1.3℃,最小值为-5.5℃,最大值为-0.1℃,异常值为-7.0;4月下旬霜冻平均最低气温为-1.5℃,50%以下的霜冻最低气温介于-2.7-1.5℃,最小值为-4.2℃,最大值为-0.5℃;5月上旬霜冻平均最低气温为-0.4℃,最小值为-1.1℃,最大值为0.0℃。
3.4 2001-2023年阳高县4-5月杏花期前后冻害特点
从2001-2023年4-5月阳高县花期和幼果期冻害情况看,中位线上移,花期前冻害呈负偏态分布,平均最低气温为-1.6℃,50%以下的霜冻最低气温介于-2.5至-1.6℃,最小值为-4.5℃,最大值为-0.1℃,异常值为-6.4℃;花期后冻害呈正偏态分布,平均最低气温为-1.2℃,50%以下的霜冻最低气温介于-1.6-1.2℃,最小值为-2.5℃,最大值为0.0℃,异常值为-3.6。
3.5杏园气温与气象站气温关系及建模分析
从阳高县区域站中选取北部、中部、南部有代表性的三个点与本站逐日最低气温进行对比,可以看出2020年4月1日-5月10日北部的大二对营逐日最低均低于本站最低气温,大二对营较本站最低气温平均偏低4℃左右,偏低值介于1.6℃~9.7℃;从2020年4月1日-5月10日本站最低气温与王官屯逐日最低对比看,王官屯较本站最低气温平均偏低1.4℃,总体有偏高的也有偏低的,从曲线图上看出,每次降温王官屯较本站降的多,而升温时较本站气温升温幅度要小;从2020年4月1日-5月10日本站最低气温与东小村逐日最低对比看,东小村较本站最低气温平均偏低2.0℃,总体有偏高的也有偏低的,从曲线图上看出,差值介于-5.3~7.8℃,升降趋势与王官屯基本一致,除4月30日存在异常外,大部分时段东小村较本站最低气温偏低,偏低的幅度更大一些,表现在大风降温后气温降的更低。
从2019年4月1日-5月10日本站最低气温与大二对营逐日最低气温对比看,大二对营较本站最低气温平均偏低3.3℃,差值介于-1.4℃~7.0℃,最大值出现在5月9日,本站最低气温为7.1℃,而大二对营最低气温为0.1℃,大二对营较本站偏低时段主要表现在5月上旬,而偏高仅出现一天;从2019年4月1日-5月10日本站最低气温与王官屯逐日最低对比看,王官屯最低气温较本站最低气温平均偏低0.7℃,差值介于-3.5~3.3℃,大部分时段王官屯最低气温较本站最低气温略偏低;从2019年4月1日-5月10日本站最低气温与东小村逐日最低对比看,最低气温较本站最低气温平均偏高1.1℃,差值介于-4.4~4.1℃,偏低时段主要出现在4月下半月至5月上旬。
4 结论与讨论
从1981-2022年阳高县3月、4月平均气温看,历年3月、4月气温总的变化趋势呈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00℃/10a、0.977℃/10a,通过P=0.01和P=0.05的显著性检验。
从3月气温突变检验看,1985a之后,3月气温呈波动式上升,2014a之后上升趋势十分显著,超过α=0.05的显著性水平,甚至超过α=0.001的显著性水平,且这种上升趋势至今未减。根据UF和UB的交点,确定大同3月气温2000年以来增暖是突变现象,具体是从2012年开始的。
从4月气温突变检验看,1984a之后,4月气温呈波动式上升,2014a之后上升趋势十分显著,超过α=0.05的显著性水平,甚至超过α=0.001的显著性水平,且这种上升趋势至今未减。根据UF和UB的交点,确定大同4月气温2000年以来增暖是突变现象,具体是从2003年开始的。
从3月、4月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看,总的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854℃/10a、0.622℃/10a,均通过了P=0.01的显著性检验。
用区域站气温代替杏园气温,利用2018-2022年阳高县本站资料与区域站资料进行建模分析,首先以大二对营资料进行建模,预报方程式为Y=0.976X-3.323(1),以东小村资料进行建模,预报方程式为Y=0.1.107X-1.545(2),用2023年的4 月1日-5月10日资料对预报方程进行检验,预报与实况平均误差在0-1℃之间,除去异常值外,70%以上的误差范围介于0-2℃之间。
纬度与最低气温呈负相关,纬度每升高1℃,气温下降2.3℃,这与大气辐射平衡理论中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升高而减小的规律一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29℃,符合自由大气绝热冷却的基本原理,该数值较全球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0.65°C/100m)偏低,可能与研究区域逆温层频率较高有关。总之影响最低气温的因子除了冷空气本身的强度外,还有地理位置、海拔、地形、风、降水等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隆勋,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气象学报,1998,56(3):257-271.
[2]李燕,王志伟,张建玲.气候变暖对山西南部典型植物物候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2,33(2):178-184.
[3]李效珍,李开元,刘洁利,等.山西北部仁(肉)用杏花期冻害发生规律研究.农学学报,2014,4(1):40-43.
[4]李红英,马国飞,段小凤,等.宁夏2014年苹果晚霜冻害调查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4,55(09):36-38.
作者简介:李子龙(1982-)男,汉族,山西保德人,本科学历,中级工程师,从事信息与技术保障和仪器保障类工作。
*通讯作者:李效珍(1967-)女,汉族,山西保德,本科学历,正高级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农业气象。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