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医院电梯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是比较快捷的通行工具,承担着病人、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的垂直运输任务。本文旨在研究医用电梯的常见故障维修与日常安全管理,首先分析了医用电梯维修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医院电梯的常见故障和维修保养策略,最后分析了医用电梯日常安全管理特点和策略,希望为医用电梯的故障维修和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用电梯;常见故障;维修保养;安全管理
引言
伴随着当代大型医院接诊病人数量的持续增多,电梯工具已经变成医院单位高层住院楼中不能缺少的载客运送工具,其给广大患者和医护工作人员创造出了稳定、安逸、便利的服务模式。但医用电梯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做好医用电梯的维修和安全管理工作极为重要。
1 医用电梯维修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是医治病患、挽救民众性命的关键所在。医院之内无论是病人、医生、护士,还是设施设备都很重要。而医疗升降机又是运送医护人员及医疗资源的主要交通工具,一旦发生故障,将造成严重的损失,可能延误病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如果延误了救治时机,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性命,导致无法挽救的后果。如今,大部分的现代医疗建筑都在不断增高,对电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容不得丝毫大意。如果医疗电梯的运行状况不好,或者发生了什么问题,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那么就有可能发生医疗事故,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见到的。所以,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与安全管理,对于出现的问题与隐患要进行迅速的处置,并且制订出了远高于一般的民用与商业标准更为严厉与严苛的电梯;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的问题,不会发生大的安全事件,为医院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
2 医院电梯的常见故障
2.1 电梯不能正常工作
医院电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断电故障。当遇到断电的时候,它就会突然停下来,把乘客留在里面。这一故障不但造成了旅客的恐慌与不便,而且也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转。发生断电故障的原因有很多,有供电线路、控制系统和电梯本身供电等方面的问题。为防止出现断电事故,对各科室的电源及控制系统进行定期检修,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并且为防止突然断电,为保证旅客的人身安全,在电梯内安装后备电源。
2.2 电梯的舱门失效
在医院使用的升降机中,门也是一种常见的故障。这种失效可以是升降机的门不能被适当地打开或关上,或在工作中的门突然开合。这不仅会影响到电梯的正常运行,而且会危及旅客的人身安全。造成电梯门锁失效的主要原因有:门锁机构损坏、门轨堵塞、门马达失灵。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出现,医院应该定期做好电梯门的保养与检查,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2.3 电梯卡死
卡层故障是指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电梯与地面之间的不平整,从而使电梯的门不能正常打开或闭合的现象。这些故障不但会影响到旅客的乘坐感受,而且会危及旅客的人身安全。导致电梯卡死的主要原因有:电梯控制系统失效、平衡系统失效、轿厢与地面间距过大等。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出现,医院必须定期做好保养与检修工作,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2.4 电梯过载事故
电梯过载失效是指在使用中由于过载而引起的电梯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这些故障不但会影响到旅客的乘坐感受,而且会危及旅客的人身安全。导致升降机过载失效的主要因素有:乘客超载、货物超载、升降机操纵系统失效等。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对旅客、货运的管理,保证电梯在使用时不出现过载现象。另外,还要对电梯进行定期的维修与检测,以保证其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2.5 电梯运转时有不正常的振动或噪声
电梯在使用时,会产生不正常的振动或噪声。这种故障不但会影响到旅客的乘坐感受,而且会缩短升降机的使用寿命。引起电梯不正常振动或噪声的主要因素有:导轨松动、平衡系统、马达等。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出现,医院必须定期对升降机进行维修与检修,以保证升降机的正常运行。
3 医用电梯维修保养策略
3.1 采用远程监控系统
在电梯维修和管理工作中,仅凭目测是难以做到24小时连续监测的,这就需要主动地运用先进的在线监测手段,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的检测和分析。利用该系统,可以使维修经理对电梯的使用状况进行实时掌握,从而制订出一套完整的维修和管理方案。此外,当升降机发生故障时,可以利用遥控监视装置中的警报装置,使管理者能够迅速地掌握当前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出了正确的应对措施,使电梯能够尽快地恢复正常运转。
3.2 制定维修保养计划
有关部门应指派专门的清洁员,每日对与升降机有关的电气装置进行清理,以便能及时确保机器的洁净及弹性,让机器在运行时保持良好状态,能够维持有效的运输条件。此外,对重要设备的维护期限也要清楚,尽可能每个月都要全面地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如此即便发生了安全问题;并能及时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检修方案。另外,为了保证升降机的安全与有效性,我们还应该将升降机的检修时间按季计算。
3.3 加强电梯维修保养
有些电梯在投运之初,因资金有限,在对其进行“只修不保”的常规检修和维护工作中,没有对其进行常规的检修。目前,随着对电梯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多,对其使用的安全性也日益关注,对其进行的定期维护和维护工作也变得日益重要。要真正做好升降机的维护工作,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和处理各种安全问题,例如,对那些已有严重损耗的零件,应立即进行替换,为防止升降机的运转出现问题。另外,电梯监管机构还应该将电梯的使用状况及时地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各项维修、保养工作,使电梯的意外发生率大大降低,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4 医用电梯日常安全管理特点
4.1 防火问题
根据我国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火灾发生的时候,电梯需要保证疏散楼梯各层的位置相同,这样才可以保证在发生火灾的时候,保证人民群众及时疏散,保证消防器材可以尽快进入本火点灭火。在消防相关法律规定中,发生火灾的时候居民不能使用电梯逃生,但是消防的一些管线可以通过电梯进行运送,所以需要保证电梯能够抵抗高温的问题,所以要保证电梯在火灾的时候不会因为高温熔断,这样才能保证防火规定落到实处。电梯建造的过程中要提前评测当地的风力和气流状况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到提前预防。同时要考虑建筑物未来可能产生的结构疲劳破坏、过分变形、围栏结构的损坏等问题,所以医院在电梯建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建筑物的抗风性设计。由于医院的人流量比较大,所以日常生活的排烟需要经过严密的设计。同时如果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时候,排烟系统不合理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问题,会造成人员窒息身亡。所以需要在医用电梯设计的过程中,保证排烟系统高效快速运转,在发生突发状况的同时保证排烟顺畅。
(三)电力问题
电梯由于其特殊性,所以内部的应急照明和电梯状况对患者的安全影响重大。所以在电梯建造的过程中要尤其注重对于应急照明和电梯的设计和选择。首先是应急照明问题。在电梯内,如果发生突发灾害,建筑物内的照明系统遭到破坏或者暂时中断,就需要有应急照明装置作为备用。所以在电梯建造的过程中,应急照明装置需要提前设置,符合人性化的标准进行设计,需要在电梯的各个重要部分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其次是电梯的设计。首先在电梯设计的过程中要提前考虑电梯设置的位置,需要保证电梯在运转的过程中对于患者不会带来噪音问题同时要根据层数和每一层的人数合理设置电梯的数量,提前调整电梯的载重情况,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方便患者的日常使用。如果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电梯需要能够保证快速撤退,不让患者被困在其中。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电梯的井水正常排水,设计两部电梯的供电系统,保证在突发停电的情况下电梯能够正常运转。
5 医用电梯日常安全管理策略
5.1 定期检查与维护
医院的电梯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而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修是保证其安全性的重要环节。这项措施包括对电梯的主要零件,如马达、控制系统、导轨、电缆等进行周期性的检查。为保证电梯运作良好,最少每个月都要做一次全面的检验,全面检视电梯各个零件的运作状况。另外,每星期要做一次简单的检查,以便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这样的周期检测频率,能够保证电梯运行时没有任何的安全问题。对电梯进行常规的检测和维修时,必须有专门的电梯维修公司或公司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我们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维修队伍,可以对电梯各个部分的运行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维修。比如,在使用中发生异常噪音或不正常振动时,由专业维修人员对其轨道、电缆等零件进行检测,就能迅速找到故障点,并予以修复。通过对电梯的维修保养,保证了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保证了医院内工作人员及病人乘坐电梯的安全。总之,对医疗用梯的日常检测和维修工作,是保证医疗用梯安全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定期的检测,能够及时地发现和消除隐患,保证了电梯在运行期间没有任何的安全风险,为医院内的工作人员和病人提供一个安全、方便的乘梯体验。
5.2 电梯使用管理
电梯是医院内的主要运输方式,它的安全运行对医院的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必须对其进行一系列的使用管理。在承载能力的管理上,医院必须对电梯的负载进行严格地控制,以保证其承载能力不会超过其承载能力。为使医务人员及病人清楚地知道电梯的承载极限,请在电梯内清楚标示其最大载重。医院也要对电梯进行定期的负荷检测,以保证电梯的运行状况。当电梯过载时,会造成严重的事故,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为此,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保证电梯的承载能力达到规范的要求。在操作规程方面,应建立清晰的标准,为医务人员及病人提供合理的电梯使用指南。比如,医院可要求医务人员尽可能利用担架等交通工具,避免将病人直接推进电梯。另外,也可以制订出电梯的使用须知,让医护人员及病人在电梯内不能跳跃、玩耍等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梯的误动,从而保证了电梯的安全运行。在载重量的管理上,要求医院对升降机的载重量进行严格地控制,清楚标示最大载客量,并对电梯的载重量进行定期检验。在操作规程上,应建立清晰的规范,以引导医务人员及病人对电梯的正确使用,以提升电梯的使用安全。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医院电梯的安全运转,使病人得到更好地治疗。
5.3 应急预案与演练
为保证医院电梯的安全性,必须制订详尽的紧急情况计划,并经常进行演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电梯事故应急预案。这个计划应该包括在不同的条件下,如停电、卡层等的反应。比如遇到断电时,要马上打开后备电源,叫电梯维护人员来修理。当电梯发生卡楼层时,应及时告知维保人员,并帮助受困者保持镇定,等候救援。其次,组织有规律的电梯事故紧急情况演习,演习旨在改善医务人员及病人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在演习过程中,我们能模拟断电、卡楼层等多种电梯故障情形,使医务人员及病人能更好地理解急救措施的实施过程,并使其熟练掌握使用的技巧。在演习过程中,我们能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加以改进。为保证医院电梯的安全运行,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演习。为改善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保护医务人员及病人的安全,必须制订详尽的紧急处置计划,并经常进行演习。
5.4 设置专用电梯,保障患者安全
在医院里面,一天当中早中晚人流最多,因为这个时候医院医护人员处于上班时间,人流主要包括医生、患者、患者家属为主要成员,所以电梯的使用率在此时尤其高,出现拥堵现象,如果不加以疏通安排控制,很容易在人流多的地方出现电梯乘坐危险,电梯超负荷很容易导致电梯瘫痪或者零件损坏下坠。因此对于这一现象,医院可以单独安排医护人员专用电梯,一方面方便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因为乘坐电梯发生冲突的概率,且能提高电梯使用安全与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为了确保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安全,医院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升级和改造措施,以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医院可以引入先进的电梯技术和设备。例如,安装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电梯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这样可以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对于老旧电梯,医院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例如,对电梯的控制系统、驱动系统、门机系统等关键部件进行升级或更换。这样可以消除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电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电梯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运输工具,确保其安全运行是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每天的人员流动量比较大,因此医院医疗单位对电梯管理工作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医院需要时刻监督医用电梯的管理方面工作和维修工作。医院可以通过对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电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吴福兵,邓小健,吴丰旭.医院电梯维护中电梯运行共振原因分析及标准化服务策略[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04):151-152.
[2]王龙法.浅谈医院电梯精细化管理实践与计划[J].中国设备工程,2024,(02):84-85.
[3]范蓬京.医院电梯群组控制技术与分层分区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国电梯,2022,33(22):59-61.
[4]赵丽娜,刘勇,许壮莹.医院电梯维护与标准化管理实践[J].能源研究与管理,2022,14(02):86-91.
[5]邢卫东.电梯常见故障维修与日常安全管理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03):120+122.
[6]杨帆.电梯的常见故障及典型故障排除方法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24):123-124.
[7]徐大海. 电梯常见故障维修与日常安全管理分析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4, (07): 269-271.
[8]李娟,李磊,郭新鹏,等.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5).
[9]杜永庆.医院电梯安全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4):70~71.
[10]梁骁,李博,黄文和.电梯门区系统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6(7):71.
作者简介:李军鹏(1986年--),男,汉族,河北邯郸磁县黄沙镇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
- [1] 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及其实施效果分析
- [2] 医用电梯常见故障维修与日常安全管理分析
- [3] 园林设计中林草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策略研究
- [4]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难点及改进
- [5] 基于区块链的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的研究
- [6] 人工智能视域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研究
- [7]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 [8] 民族体育项目与小学体育课程的有效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