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左玉江

临沂高新区高级中学 276017

摘要: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提升学生运动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培养高尚品德和优化教学策略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构建系统运动能力提升体系、培育全面健康行为模式、塑造体育品德风范和创新教学资源与方法的教学策略分析,...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提升学生运动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培养高尚品德和优化教学策略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构建系统运动能力提升体系、培育全面健康行为模式、塑造体育品德风范和创新教学资源与方法的教学策略分析旨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品德教育;新课标

引言: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摆在广大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深入探讨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策略,对于推进课程教学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新课标要求,聚焦学生运动能力提升、健康行为培育、品德塑造等关键环节,系统阐述优化教学的思路和举措。

一、构建系统运动能力提升体系,夯实学生体能与技能基础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教师要立足学情,精准把握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通过专业的体能测试与评估,全面诊断学生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继而因材施教,制定针对性的提升计划[1]。教师还应当积极开发和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复合渐进、持续发展的体能训练平台。

在运动技能培养方面,教师要着眼学生运动能力的整体提升,精心设计融合多种运动要素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规律,细化分解动作要领并通过情境化演示、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动作概念和运动表象;另一方面开发一系列趣味性和挑战性兼备的练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掌握运动技巧,提高动作质量,在技能培养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结对帮扶练习等互动式学习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学生通过相互观察、相互指导、相互激励,不仅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更能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二、培育全面健康行为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培育学生全面的健康行为模式,引导其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对于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立足课堂主阵地,发挥教书育人的关键作用,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围绕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话题展开讨论,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健康意识;在基本技能学习环节,教师要注重讲解运动损伤预防、合理饮食等健康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健康生活的方法;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健康小任务,如制定运动处方、记录饮食习惯等,引导学生将健康行为延伸到课堂之外,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方面,教师还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营造民主、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多与他人交流沟通,舒缓压力,愉悦身心,同时体育教学要充分发挥组队竞赛、小组合作等教学形式的独特优势,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验成就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2]。对于在运动中遇到挫折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正确看待困难和失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三、塑造高尚体育品德风范,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

体育不仅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的途径,更肩负着塑造美好心灵、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品德,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比如,在组织竞赛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竞赛规则、赛前宣誓等环节,引导学生树立公平竞争、遵规守纪的意识;在团队协作项目中,教师要着重强调集体荣誉感,鼓励学生积极承担责任,甘于奉献,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在面对胜负结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败得失,学会欣赏对手,培养其大度豁达的体育风度。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体育精神内涵的阐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懂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价值追求,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优化教学资源与方法整合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效益

面对新课改的时代要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着眼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体育学习体验[3]。这就需要广大体育教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教学理念更新、资源整合利用、方法策略革新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开创体育教学的新局面。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立足学校实际,最大限度地盘活和利用好现有的场地器材资源,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并应与地方教育部门、体育社团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更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体育教学APP等新兴媒介,为学生搭建一个泛在化、智能化的体育学习空间,促进其自主探究、个性发展。

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方面,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学生中心转变,一则创设开放包容、生本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看法,倾听学生心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设计探究式、合作式、情境式等多样化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重视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大体育格局,最终实现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和体育素养的全面提高。

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持续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方法,为学生营造更加优质高效的体育学习体验。展望未来,体育教师还应进一步加强与学校其他学科的融合协同,积极构建大体育教育格局,最终实现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及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林金坂.新课标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3,(35):100-102.

[2]吕涛.基于新课标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8):58-60.

[3]刘志明.探讨新课改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J].田径,2021,(08):73.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