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包括技术应用要点和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技术应用要点包括施工前准备、后浇带设置要点、把控后浇带的施工温度和时间、配筋设置、垂直施工缝的浇筑、底板后浇带施工和顶板后浇带支模施工。施工注意事项包括强化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防护、后浇带混凝土配置振捣及养护、安全管理建议和质量控制。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防护
1 后浇带的设置
在确定后浇带的设置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通常情况下,后浇带应设置于结构受力关键部位、受剪、受扭等力作用较大的位置。其中,梁、柱、墙体等主要承重构件的连接处、转换处以及柱顶、横梁底部等常见薄弱部位是设置后浇带的重点考虑区域。后浇带的尺寸和标高控制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进行设计与确定,尺寸上,后浇带的宽度、厚度及长度应根据结构设计要求、材料性能、施工工艺等因素进行计算和决定。标高上,后浇带的顶面标高应与主体结构保持一致,以保证整体的平整度和美观度。同时其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并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紧密性和充实度,避免浇筑过程中产生空隙以及沉浮现象。为了保证后浇带的质量,还需合理控制浇筑速度、施工温度和养护时间等要素。
2 技术应用要点
2.1施工前准备
在施工前,首先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同时需要组织专业技术团队进行技术创新与研发工作,通过对工程特点和需求的分析,研究并制定适用的施工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应基于科学原理和先进技术,以提高施工质量、效率和安全性为目标。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成果能够为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为以后的工程提供借鉴和改进的经验。最后,需要对相关参与工作的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确保他们熟练掌握相关工艺和操作规程,培训范围可包括施工技术、安全操作、材料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2.2把控后浇带的施工温度和时间
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温度、混凝土温度以及浇筑时间的协调,在夏季施工时,应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混凝土浇筑,以避免混凝土水化热过高,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而在冬季施工时,需要采取保温措施,以确保混凝土不受低温影响,保证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和强度发展。此外,在选择施工时间时,应结合季节和天气变化,尽量选择适宜的温度进行浇筑。避免极端的气温和天气条件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影响。
2.3配筋设置
在配筋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特点、设计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配筋设计。这包括确定钢筋的类型、规格、数量、间距、搭接长度等参数,以满足结构性能要求。在配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钢筋的质量和位置符合要求。同时,应注意钢筋的连接、锚固和保护层的设置,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配筋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包括钢筋的数量、位置、规格、连接质量等方面的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应及时进行整改,以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2.4垂直施工缝的浇筑
施工缝是指在连续浇筑混凝土结构时,由于施工条件限制而不得不中断浇筑过程,形成的混凝土浇筑间歇部位。施工缝可分为垂直施工缝和水平施工缝。垂直施工缝浇筑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因此,在浇筑过程中需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缝的质量。
在浇筑前,应对施工缝进行清理,去除表面松散混凝土、砂浆和杂物,保证施工缝表面平整、清洁,应对接缝进行处理,如涂刷界面剂、砂浆等,以提高施工缝的黏结强度。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进行垂直施工缝的浇筑,以确保新旧混凝土的黏结强度,过程中采用连续浇筑、分层浇筑等方法,避免施工缝两侧混凝土的温度差异过大,影响结构性能。浇筑完成后,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如喷水养护、覆盖养护等,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最后,应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如强度、刚度、耐久性等方面的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应及时进行整改,以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2.5底板后浇带施工
后浇带是指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为了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在特定位置预先留置的临时性构造缝。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对后浇带进行二次浇筑,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性。施工过程中,需注意以下要点:施工缝处理、接缝处理、浇筑时机、浇筑方法、养护措施。施工完成后,应对底板后浇带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如强度、刚度、耐久性等方面的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应及时进行整改,以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2.6顶板后浇带支模施工
在顶板后浇带支模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支模设计、支模材料选择、支模施工要点和质量检查与控制,应考虑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支模材料选择应考虑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在支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支模结构的安全、稳定。在支模结构搭建完成后,应进行检查,确保支模结构符合要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支模结构进行调整,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支模结构的拆除,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在顶板后浇带支模施工完成后,应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如支模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的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应及时进行整改,以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
3.1 强化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防护
(1)防水处理:在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前,需要对浇筑区域进行防水处理。可以采用防水膜、防水涂料等防水材料,保护混凝土不受地下水的渗透。防水处理应包括浇筑区域的底部和周围,确保混凝土在浇筑后能够保持干燥。
(2)底板支模:在底板后浇带施工中,需要搭建合适的支模结构。支模结构的设计和搭建要满足承受后浇带混凝土的重量和压力的要求。首先,根据后浇带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支模结构的设计,确定支模的尺寸、型号和布置。然后,选用适当的支模材料,如木模板、钢模板等,结构要牢固稳定。支模搭建时应注意支模的连接和固定,确保支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稳定性。最后,底板支模搭建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查,确保支模结构符合设计要求,没有缺陷和安全隐患。
3.2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配制作:混凝土的配制是后浇带施工中的关键步骤。在进行混凝土配置时,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选择合适的水泥、砂、石和水的比例,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同时,应控制混凝土的含水率,避免过干或过湿的现象发生。
(2)混凝土振捣:振捣是混凝土浇筑后的重要处理步骤,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在进行振捣时,应选择适当的振捣设备,如振动棒或振动板,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浇筑厚度,进行适度的振捣。振捣操作应遵循以下原则:振捣时间不应过长,以免混凝土分层现象发生;振捣应覆盖整个浇筑面积,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振捣频率和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振捣引起混凝土的分离和沉浮。
(3)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和强度发展。养护操作包括控制温度、湿度和保持水分供给。在炎热天气下,需要及时进行喷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在寒冷天气下,需要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冻破坏。养护时间一般为7天以上,具体时间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环境条件来确定。
3.3安全管理建议
(1)制定安全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方案中应明确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内容,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2)安全培训: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培训内容可包括施工技术、安全操作、材料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或请专业培训机构进行。
(3)安全检查: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检查内容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等方面。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预案中应包括事故类型、应急组织、救援措施和疏散方法等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4质量控制
(1)设计审查:在施工前,应对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审查过程应包括对结构设计、工程规划、材料选用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设计方案应该满足后浇带的工作要求,并能确保后浇带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牢固、稳定。在审查中发现问题或存在争议时,需要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做出合理的设计调整。
(2)材料选择: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所选材料的质量、性能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材料的正式渠道采购,杜绝使用假冒伪劣材料。在材料进场前,应对材料进行验收,包括检查材料的质量、规格、标识、包装等。对特殊性能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应配套合格证书,确保其质量可靠。
(3)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循施工工艺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有违规操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施工区域干净、平整。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制比例,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满足要求。振捣也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合适的振捣设备和振捣方式,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施工后,及时开展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和强度发展。养护措施应包括保持湿润、避免干裂、防止冻害等。
(4)质量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行业标准。对于建筑主体结构关键节点,如梁柱连接处、施工缝、配筋等,需要进行特殊质量验收。验收结果应记录并及时处理,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应进行整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质量验收应由专业的质检人员进行,并参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判断。
4结语
通过在建筑工程中合理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并结合相关注意事项,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和检查,并注重安全管理,及时处理和整改问题,以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的顺利进行。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其中关键词包括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防护、混凝土配置、振捣养护、安全管理建议和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龙.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J]. 房地产世界, 2021, (21): 142-144.
[2]蓝启忠.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研究——以某工程项目为例 [J]. 房地产世界, 2022, (18): 154-156.
[3]李燕燕.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实践研究 [J]. 价值工程, 2020, 42 (24): 105-107.
[4]梁发荣.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要点分析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2, 22 (05): 55-57.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
- [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评价
- [2]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措施
- [3] 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 [4] 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 [5] 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综合治理实践
- [6] 分析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处理
- [7]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 [8]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