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评价

朱祖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1

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讨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检出率。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5年1月于我院就诊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尿常规检验,并以尿培养作为金标准,对比尿常规检验与尿培养的结果。结果 50...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 目的  探讨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检出率。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5年1月于我院就诊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尿常规检验,并以尿培养作为金标准,对比尿常规检验与尿培养的结果。结果 500例患者中,尿培养确诊尿路感染230例,非尿路感染270例。尿常规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83.3%,阳性预测值为82.2%,阴性预测值为87.5%。尿常规中WBC、RBC、BACT联合检测时,敏感性提升至92.2%,显著高于单项指标检测(P < 0.05)。结论 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操作简便、快速,且WBC、RBC、BACT等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检出率,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尿路感染;尿常规检验;临床效果;检出率;诊断价值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由细菌、真菌、支原体等病原体侵袭尿路引起,可累及尿道、膀胱、肾盂等部位[1]。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尿路感染可能引发肾乳头坏死、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早期准确诊断是及时治疗尿路感染的关键。目前,尿培养被视为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但其存在检测周期长(通常需24 - 48小时)、操作复杂等局限性,难以满足临床快速诊断需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4年1月—2025年1月于我院就诊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在20-70岁(45.17±2.37),男性260例、女性240例,均进行尿常规检验。

1.2 方法

标本采集:所有患者均采用清洁中段尿采集法留取尿液标本。采集前,嘱患者用温水清洗外阴,男性患者翻转包皮清洗尿道口,女性患者分开阴唇清洗尿道口,弃去前段尿液,留取中段尿液约10mL于无菌容器中。同时,采集5mL尿液用于尿培养检测。

尿常规检测:使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型号:UF - 500i,希森美康公司)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细菌计数(BACT)、蛋白质(PRO)等,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及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操作。

尿培养检测:将采集的尿液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置于35 - 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 48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以菌落计数≥10⁵CFU/mL作为尿路感染阳性判断标准[2]。

1.3  判定标准

对比尿常规检验与尿培养的结果,分析尿常规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细菌计数(BACT)等指标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是本次研究所用的处理工具,分别用(n%)、X2计数和检验或用(`x±s)、t计量和检验,如数据之间存在意义,则用P<0.05表示。

2 结 果

500例患者中,尿培养确诊尿路感染230例,非尿路感染270例。尿常规检验诊断尿路感染215例,其中真阳性199例,假阳性16例;诊断非尿路感染285例,其中真阴性225例,假阴性31例。

尿常规检验诊断效能分析:尿常规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为86.5%(199/230),特异性为83.3%(225/270),阳性预测值为82.2%(199/215),阴性预测值为87.5%(225/285)。

表1  对比尿常规单项与联合检测结果[n(%)]

检测指标

敏感性(%)

特异性(%)

WBC

80.4

85.2

RBC

72.6

88.1

BACT

83.5

84.4

联合检测

92.2

81.5

 

3讨论

尿路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尤其以女性更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病原体入侵尿路、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相关[3]。早期准确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4]。尿培养虽为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但因检测周期长、易受标本污染等因素影响,难以作为首选筛查方法。尿常规检验凭借操作简便、出结果快、成本低等优势,成为临床诊断尿路感染的常用初筛手段[5]。

本研究结果显示,尿常规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83.3%,表明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中,白细胞(WBC)作为反映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在尿路感染时,由于尿路黏膜受病原体刺激发生炎症,大量白细胞会聚集在尿路中,随尿液排出,导致尿液中WBC升高 。但需注意,WBC升高并非尿路感染特异性表现,女性生理期、尿液标本污染等因素也可能导致WBC假阳性[6]。红细胞(RBC)升高在尿路感染患者中常见,主要是由于炎症刺激尿路黏膜,使其破损出血,红细胞进入尿液 。此外,细菌计数(BACT)也是诊断尿路感染的关键指标,尿液中细菌数量增多提示存在病原体感染。本研究中,WBC、RBC、BACT联合检测时,敏感性提升至92.2%,显著高于单项指标检测,说明联合检测能够弥补单项指标的局限性,提高尿路感染的检出率,减少漏诊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朱红梅,李朋,刘云云. 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准确率评估分析[J]. 系统医学,2024,9(10):57-59.

[2] 胜路,刘立翠. 尿常规检验中尿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诊断尿路感染的价值[J]. 系统医学,2024,9(7):58-60,68.

[3] 王芝媛,李治锋. 血液炎症指标与尿常规联合检验对意识障碍卧床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J].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4,16(2):125-128.

[4] 景明艳. 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与结果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0(2):88.

[5] 佟奎鸿,赵毅. 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4):122-123.

[6] 吴海军. 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中尿常规临床检验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21,40(14):183-185.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