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烟草制丝是卷烟生产中的关键工艺环节,涉及设备众多、电气系统复杂,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在高强度、连续化的工业生产环境中,电气故障成为制丝设备最常见的停机原因之一。本文以烟草制丝设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常见电气故障类型与成因,从控制电路、执行元件、信号传输等方面进行归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快速维修策略。通过加强故障预警、优化备件管理、推进维修流程标准化等措施,有效提升维修效率与设备稳定性,为烟草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烟草制丝;电气故障;快速维修;控制系统;故障预警
1 引言
随着烟草工业向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生产环节中的设备运行状态越来越依赖于电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制丝生产线作为烟草加工的核心工段,集中配置了切丝机、烘丝机、加香机、输送装置等大量电气控制设备。这些设备之间协同紧密,任何单点电气故障都可能造成整线停机、产能损失甚至产品质量事故。因此,针对电气故障的分析研究与快速维修机制建设,成为保障生产线高效运行的重要内容。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系统梳理烟草制丝设备电气系统的结构特征,分析其常见故障类型与根本原因,并结合行业实践提出可行的快速维修策略与优化建议。研究目标不仅是提高维修效率和故障响应速度,更是为烟草行业的运维管理能力提升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
2 烟草制丝设备电气系统概述
2.1 制丝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构成
烟草制丝生产线的电气控制系统通常由主控单元、现场执行设备、传感器组件、人机交互终端等几大部分组成。其中,主控单元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核心,负责对整个生产流程中的逻辑控制、数据采集和报警响应。PLC通过与各类输入输出模块的配合,实现对各工艺节点的精准控制。
现场执行设备包括交流电机、变频器、电磁阀、热风机等,其接收PLC指令执行各类动作,如输送速度控制、温湿度调节、风量调配等。传感器部分则用于实时监测现场状态变量,包括温度、湿度、压力、转速、位置等信号,是整个系统的“神经末梢”。
2.2 主要电气元件与控制方式分析
在制丝生产线中使用的电气元件种类繁多,不同设备之间的控制方式也有所差异。电机作为最常见的执行元件,其控制方式主要采用变频调速与软启动方式,以保障运行平稳、节能降耗。变频器在控制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调节电机转速,还具备过载保护、欠压报警等功能,但同时也是电气故障的高发部位。
PLC作为控制核心,一般采用多级逻辑程序控制,结合模拟量和数字量输入进行综合判断。PLC程序通常分为手动、自动和联动等多种运行模式,不同模式下的逻辑路径差异较大,这也给故障判断带来一定复杂性。
在信号采集方面,常用传感器包括热电偶、电涡流传感器、霍尔开关、光电传感器等,其信号通过输入模块送入PLC。由于制丝现场粉尘大、温差大、震动频繁,传感器损坏、接线松动、信号漂移等问题时有发生,是电气系统维护的重要环节。
3 常见电气故障类型与成因分析
3.1 控制电路故障及其触发原因
控制电路作为电气系统中的核心路径,承担着设备启停、信号转换与逻辑控制等任务。一旦控制电路出现故障,常常直接导致设备失控、误动作或停机。在烟草制丝设备中,控制电路故障主要体现在接触器不吸合、继电器误跳、按钮失灵等问题,这些故障看似简单,但若未及时排查,将严重影响整个生产流程的稳定性。
造成控制电路故障的主要原因包括电源波动、接线松动、接触不良、器件老化等。尤其是在制丝车间高粉尘、高湿度、高负载的运行环境下,电气柜内部容易积尘,金属端子易受腐蚀,进而导致回路电阻上升,引发控制响应迟缓。此外,PLC内部程序逻辑错误、手动与自动控制冲突、紧急停止信号误触发等,也常引发控制逻辑混乱。维修人员在面对控制电路类故障时,必须结合电气原理图与PLC程序进行系统排查,从而精准定位故障源头。
3.2 传感器与执行器类故障特征分析
传感器和执行器在烟草制丝设备中属于最为常见的信号元件和动作元件,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设备的监测精度与响应准确性。传感器类故障通常表现为信号丢失、漂移、滞后或误报,而执行器类故障则表现为动作不到位、响应迟钝或执行失败。
导致传感器故障的原因多为安装位置不当、线路干扰、元件污染或接头松脱。例如,温度传感器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下易失准,位置传感器若被烟叶或尘屑覆盖,信号可能中断。执行器类元件如电磁阀、气缸、电机等,因频繁启停、润滑不良或负载过大,易出现机械卡滞、电流过载等问题。部分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执行器的响应速度明显下降,需结合电气检测与机械拆检联合分析。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故障的判断常常依赖现场经验和逻辑判断能力,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故障代码体系和维修数据库,辅助维修人员提高诊断效率。
4 快速维修策略与管理优化措施
4.1 故障预判与快速响应机制建设
在传统运维体系中,电气故障多采用“事后处理”模式,维修反应时间长,效率低,往往错过最佳修复窗口,影响生产节奏。为提升系统运维效率,应建立以“预警+响应”为核心的快速维修机制。
首先应建立设备状态预警系统,依托传感器数据分析判断设备运行趋势。一旦某一参数持续偏离标准值范围,即可提前触发报警,实现从“被动维修”向“主动维护”转变。其次应建立标准的响应流程,一旦故障发生,各部门按既定路径迅速配合,如操作员第一时间停机、维修人员进入故障处理、备件库及时提供所需元件,从而形成闭环响应链条。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连接现场数据、人员调度和备件调配,可以进一步压缩维修响应时间,提升整体维修效率。
4.2 模块化检修与备件管理策略
烟草制丝设备结构复杂、构件繁多,若采取传统的逐一拆解、线下排查方式,不仅耗时长,而且容易引发新的问题。因此,在维修策略上应积极推进模块化检修思想。即将设备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一旦某一模块发生故障,可整体更换、后台检测、统一修复。这种策略不仅加快了故障处理速度,也为维修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
在备件管理方面,应根据历史故障频率和关键部位设置“高频故障元件清单”,确保常用器件如继电器、变频器模块、传感器、电磁阀等保持常态库存。同时建立“备件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对备件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流程进行全过程管理,提升备件使用效率,降低仓储成本。此外,还应考虑不同品牌、型号之间的通用性,适当提高标准化程度,方便跨设备互换使用。
4.3 人员培训与标准化维修流程建设
维修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协作水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维修,必须加强对维修人员的系统化培训,包括电气原理知识、控制系统逻辑、常见故障识别与排查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在制度建设方面,企业应明确各类设备的维修责任人、技术支持路径和应急处理等级。建立标准化维修流程文档,包括故障现象判定流程、工具使用规范、安全注意事项、故障处理记录等,确保不同班组、不同人员在面对同一类故障时采取一致、高效的处置方案。
同时,推广“故障案例库”建设,收录典型电气故障案例与处理经验,形成知识共享机制,使维修经验由个体积累向组织沉淀转化,从根本上提高整个维修体系的知识化、规范化水平。
5 结语
烟草制丝设备作为烟草工业中实现产品初加工与质量控制的关键载体,其电气系统稳定运行是保障整体生产线效能的基础。本文系统梳理了烟草制丝设备常见的电气故障类型,包括控制电路、传感器执行器以及通信传输等方面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其产生原因与表现特征。未来,随着工业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议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远程诊断技术,为烟草行业构建更加智能、高效的电气设备管理系统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 胡文清. 烟草制丝生产线电气系统常见故障分析[J]. 中国烟草学报, 2020, 26(3): 55-58.
[2] 朱晓兰, 罗成志. PLC在烟草制丝设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1, 40(2): 73-76.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