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丝切丝均匀性问题对设备负荷状况影响的维修优化分析

周智恒

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卷烟厂 邮编 110100

摘要: 摘要:切丝均匀性是烟丝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对制丝设备的运行负荷起着关键影响。切丝不均会导致设备负荷波动加剧,进一步影响设备寿命和生产效率。本文从烟丝切丝均匀性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出发,深入探讨其对设备负荷波动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典型制丝线张力、扭矩及震动等...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切丝均匀性是烟丝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对制丝设备的运行负荷起着关键影响。切丝不均会导致设备负荷波动加剧,进一步影响设备寿命和生产效率。本文从烟丝切丝均匀性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出发,深入探讨其对设备负荷波动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典型制丝线张力、扭矩及震动等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切丝不均造成的运行异常路径,并设计维修优化路径,包括切板/滚筒调整、刀具维护、润滑改善及设备结构改进方案。最后提出智能监测与预警平台构建建议,推动设备由经验型维修向数据驱动预防性维护转变,为烟草企业提升设备稳定性、节能与产能优化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切丝均匀性;设备负荷;维修优化;智能监测;预防性维护

引言

制丝环节在烟草生产链条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烟丝品质的均匀性不仅关系到后续制丝效果和包装质量,还直接影响制丝设备的运行负载和稳定性。传统的制丝车间维护侧重于事后维修,缺乏对切丝质量对设备状态长期影响的深入分析。近年来,随着生产数据的积累与智能制造理念的兴起,基于数据分析的预防性维护和精准维修成为提升设备可靠性的关键途径。本研究以烟丝切丝均匀性为切入点,解析其对制丝设备负荷状况的影响机制,并依此设计维修优化策略。通过结构化的方法和数据驱动思路,提出针对性维修路径与智能监控方案,力求实现设备运行的平稳稳定性提升和维护成本的有效控制,使维修管理从响应式向预测式转型。

1 烟丝切丝均匀性与设备负荷关系分析

1.1 烟丝切丝均匀性的定义与关键因素

烟丝切丝均匀性通常可由烟丝厚度、宽度及断续节段比例等指标量化评估。从制丝工艺流程看,其均匀性易受原料特性、切丝刀具状态、刀架调整精度及送料系统同步控制等多个因素影响。优质烟丝要求厚度与宽度误差不超过±10%,并避免过长或过多断丝,以保证整线张力与扭矩波动较小。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原料湿度水平、切丝刀片磨损、送料同步偏差等问题常导致切丝不均现象频发。

1.2 均匀性问题对设备负荷波动的作用机制

切丝不均将引发设备负荷的多级波动传导路径。首先,粗厚不均的切丝会导致送料张力不稳定,进而引起切丝刀架的转矩变动。设备内部检测数据显示,切丝均匀性不良时,送料轴扭矩波动幅度可提高20%以上,部分情况下振动传感器检测到高频震动峰值明显提升。

此外,切丝断续比例增加将导致设备运行节奏不均衡,某些轴承或鼓轮瞬时负载倍增,形成局部超负荷扭矩。长期如此,会加速关键部件疲劳失效,并诱发传动链振动共振现象,严重影响制丝稳定性与设备寿命。

由此可见,提升切丝均匀性是缓解设备负荷波动、减少故障风险和延长维修周期

2 切丝均匀性对设备关键部件影响路径

2.1 输送系统的受力变异性分析

在切丝流程中,输送系统包括绞龙、振动筛及传送带等,其运行依赖烟丝流量的稳定供给。切丝不均直接导致单位时间烟丝量变化大,使得输送电机负载频繁波动,进而导致系统出现过载报警,甚至造成堵料和跳机事故。现场数据显示,烟丝厚度波动超过±15%时,传送电机功率平均波动幅度由正常状态下的4.2%提升至12.8%,加剧了电机磨损。

2.2 切丝刀具与转轴的动态载荷变化

切丝设备核心部件如滚切刀轴、定刀架、平衡轴等,其稳定运转依赖刀具状态与切丝力均衡性。切丝不均会造成负载力不均衡,诱发轴承受力异常和刀具片偏磨,最终影响整线运转协调性。通过对典型滚切刀轴震动频率分析发现,切丝不均状态下,轴承侧向振幅上升36%,远高于正常生产水平,需频繁更换轴承与润滑剂。

2.3 张力系统与驱动模块的疲劳风险

张力控制系统依赖恒定的烟丝密度以维持合理的牵引力。当切丝密度不均时,张力浮动导致驱动模块的持续调整,形成高频启停或功率抖动,长期会使变频器温升加快、电机热负荷上升,从而加剧绝缘老化和电路板故障率上升。大量实证表明,切丝不均造成的电机启动频次由日均67次上升至105次以上,对电气系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 切丝均匀性问题的维修优化路径

切丝均匀性对烟草制丝设备整体运行状态的稳定性具有关键影响。若不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极易造成设备负荷异常、故障率上升和生产效率下降。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优化路径,尤为关键。本章从刀具维护、送料系统优化、监测系统建设和人员管理等角度出发,提出系统性的对策建议。

3.1 刀具维护机制的精细化改进

刀具作为切丝装置的核心部件,其磨损程度直接影响切丝宽度和厚薄的均匀性。传统维护依赖周期更换法,存在更换不及时或资源浪费的问题。应采用精细化维护机制:

一是通过布置在线振动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刀具与轴承运转状态,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刀具磨损模型,实现精准寿命预测;

二是结合图像识别系统检测切丝形态变化,作为刀具维护的辅助依据。例如,若检测到切丝条形密度分布异常频率升高,则可提前预判刀具偏磨风险;

三是采用更高精度的刀具再磨系统,确保每次再磨后切割刃口质量达标,延长刀具使用周期。

3.2 送料系统的同步调控与智能补偿

送料系统的不稳定是造成烟丝团聚、堵料、拉断等问题的重要诱因之一。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

首先,选用高响应速度的伺服电机替代传统步进电机,实现送料速度与切丝节奏的精密匹配;其次,增加激光位移传感器或红外监测设备,对烟丝厚度和堆积量进行动态监测,并通过闭环控制系统,自动调节送料速率和张力控制,实现“前端扰动、后端补偿”的协同机制;再次,应定期校准送料同步机构,防止因机械误差导致传送不匀,引发后续切丝环节偏差。

3.3 切丝图像在线识别与反馈系统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质控领域。针对切丝均匀性监测,可构建如下系统:

系统核心由高速工业相机、图像处理模块、模型判断系统组成,采集并识别切丝宽度、颜色、厚度等参数;通过与预设标准对比,判断是否存在烟丝过细、过宽、杂丝或断丝等问题,并将结果实时反馈至控制系统;如出现异常,可自动触发报警并记录事件频次与发生时段,用于分析设备异常原因,并优化维修计划。此类系统的部署可有效减少人工干预误差,提升均匀性控制的自动化水平和响应速度。

3.4 建立以维护为导向的班组操作制度

维修优化不应仅限于技术和设备层面,更需在组织管理层面建立保障机制。建议:

制定《切丝均匀性操作维护规范》,明确岗位职责、操作标准和异常处理流程;

设立“操作-维护-质检”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推动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联合排查问题;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一线员工主动上报切丝不匀问题和改善建议,并定期组织维修技术交流会,提升团队整体素养。

通过制度化、常态化手段,将维修优化工作嵌入日常管理流程,有效提升系统韧性。

4 推进智能运维体系构建的建议

在当前传统维修方式效率低、响应慢、预见性差的背景下,推动制丝设备进入智能化维护体系是提升维修管理水平的关键路径。构建以大数据与物联网为支撑的智能运维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部署多点传感器系统,对切丝设备运行中的张力、电机负荷、振动幅度、切丝图像等参数进行实时采集,数据上云存储,供后台算法分析判断设备健康状态。其次,建立设备故障知识图谱与维护案例库,通过算法关联当前运行状态与历史异常情况,进行预警与维修建议生成,实现设备从“被动维修”向“主动预防”转型。此外,还应强化设备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推动运维制度、维保计划与数据平台的高度融合,制定统一的切丝均匀性评价标准和风险报警响应时间,形成高效联动机制。

通过智能化平台建设与策略落地,将显著提升维修响应效率、降低故障停机时间与运营维护成本,为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烟丝切丝均匀性问题在制丝过程中虽属“微观工艺”,却对设备运行负荷、系统稳定性与产品质量形成深远影响。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切丝不均对关键部件负荷的传导机制,提出刀具监控、送料同步、AI图像识别等多项维修优化路径,结合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议,构建起从数据识别、故障预警到维护执行的闭环机制。未来应继续拓展基于机器学习的切丝质量预测模型研究,推动维修体系与生产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从精准识别到智能维护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 赵晓燕. 烟草制丝过程中切丝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 烟草科技, 2020, 53(6): 34-39.
       [2] 张利伟, 魏志坚. 烟丝切丝刀具磨损监测与维护研究[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1(12): 112-115.
       [3] 胡家铭, 林远峰. 制丝线设备智能运维平台构建与应用[J]. 机械管理开发, 2022(3): 87-90.
       [4] 魏敏, 宋嘉琪. 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智能制造发展探析[J]. 中国烟草学报, 2019, 25(4): 72-76.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