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建筑规模逐渐扩大,数量不断增多,对于促进我国城市化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筑工程是一项具有施工周期长、使用材料多、牵涉人员广、技术性强等特点的系统工程,而施工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管理水平高低对于工程效益和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施工管理中,相关人员应该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建筑材料管理和安全管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只有这样,才能使施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进行,保证施工质量、进度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人们建造出合乎标准的现代化建筑。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优化策略
引言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只有制定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施工质量规范,才能保证企业健康的发展,不被市场经济而淘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建筑企业水平的高低,无论是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还是可持续发展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有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如果企业还是按照传统、老旧的工程管理模式和施工质量控制模式来发展,那么就无法跟得上新时期人们和社会对建筑工程的需求。所以如何采用最为合理、科学的工程管理手段以及现代化的施工技术,来保证工程的质量成为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1.1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质量和效率,对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及管理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在施工标准有效统一的基础上,将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有效结合,对施工过程加强管理和监督的同时,根据施工质量管理要求和标准,进一步优化管理措施。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使自身管理技能不断提高,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及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但在工程现场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管理人员专业管理知识不足、管理手段缺乏等问题,通常仅依赖自身管理经验进行施工现场管理,对有效保障施工质量及安全造成制约和影响。
1.2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虽然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有的建筑企业并未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大部分规章制度是由管理人员依据主观经验制定的,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与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标准也相去甚远。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并未真正贯彻执行,部门设置不合理,权责分配不清,经常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致使施工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效率,并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发,有损企业声誉。
1.3施工现场协调管理方式混乱监管不力
工程建设项目技术水平日新月异,这就需要对施工技术方案、工艺标准制定,规范操作等方面严格管理,以期达到与工程建设相适应的技术要求。然而由于存在多头管理组织形式不利于统一协调,各作业区各司其事导致施工技术标准或管理制度方面要求各有千秋,反而对工程进度与安全质量等管理造成无形阻碍。而在新形势下信息化工程管理中对现场科学管理提出了全新要求,需要在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过程中,不能简单划分责任区进行作业分包,应当按照工程达标所规范的施工标准及制度体系统一进行管理,对各责任单位按同一组织形式监督工程建设中安全进度质量相关执行情况。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策略
2.1完善管理体系
陈旧落后的管理体系会严重制约建筑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失去活力,因此,应加大力度完善管理体系,企业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组织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施工人员研究磋商,探讨出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科学分配职责,保证从任务承接到工程竣工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各项工作的开展,保证各部门协同合作,顺利施工。其次,对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建立惩罚和奖励相结合的制度,以惩罚制度提升员工的自我约束力,以奖励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就是根据责任大小制定不同奖惩制度,违反制度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其刑事责任,起到约束和震慑作用,遵守制度方面表现优秀者,可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使其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另外,应完善考核机制,将考核成绩记录至档案中,为后续竞争上岗、晋升提报提供参考依据。
2.2相关责任及制度内容有效落实
在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应对自身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能力,从而有效体现施工现场管理成效。因此相关管理人员首先应对完整的责任体系进行构建,确保后续施工建设的有序开展和实施,并使施工管理效率有效提高。其次需要对各环节岗位责任及分工进一步明确,同时对工作人员的义务和责任进行合理分配,将使各工作人员能够对自身职责更加了解,并对考核体系及奖励机制进行充分利用,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检验,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另外针对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的施工操作不规范及施工水平不高的问题,需要对相关施工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及技术考核,在施工过程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使施工中存在的质量及安全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使施工水平不断提高,施工安全隐患最大程度减少,整体工程建设质量提升。最后能够责任主体的明确,使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从而使其施工技术水平切实提高。
2.3动态跟踪管理各阶段实施进度
制定进度目标、实施目标计划、跟踪检查及调整实际计划与计划目标相一致等工作,是需要自始至终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控制。根据工程安全质量、成本需求,制定与之相适宜的进度计划,是为了确保其相互之间的协调管理,以确保在预定工期目标内顺利完成建设项目。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现场交叉作业多、施工面复杂的作业特点,施工现场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与施工图设计存在差异的情形,需要根据施工方案及设计文件、合同等相关标准法规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将工程难点、重点或变更部位着重检查,将施工实际情况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迅速调整施工组织措施或采取有效方式使工程项目进度布局进展均衡。
2.4加强施工材料的监管
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后,建筑企业要安排专业技术过硬的材料检测人员对入场的材料进行二次检测,主要检查的是入场材料的质量以及性能是否切实际满足施工标准。待材料的检测环节都显示合格之后,才能正式使用。材料二次检测能直接从根源上避免因施工材料不合格而造成的后续质量、安全事故等问题。另外,施工材料的存放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规模的施工可能天数较长,为了避免施工材料因保存不当受到环境侵害的威胁,就要保证施工材料的存放环境和存放时间是否符合材料本身的存放标准。做好材料的保存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减少工程成本,节约一些不必要的建设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展开有效施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材料管理、实现安全施工、做好技术交底的方式,提升施工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建筑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冬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优化策略[J].四川建材,2018,44(08):249-250.
[2]刘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策略[J].数码世界,2018(04):589.
[3]栾占龙.探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优化策略[J].科学技术创新,2017(34):152-153.
[4]贺丰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优化策略探讨[J].四川水泥,2017(11):162.
[5]赵龙.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7(18):159.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